藏海花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藏海花小说网 > 资治通鉴 > 唐纪·唐纪十八 段译1

唐纪·唐纪十八 段译1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下咸亨二年(辛未、671)
  唐纪十八唐高宗咸亨二年(辛未,公元671年)
  [1]春,正月,甲子,上幸东都。
  [1]春季,正月,甲子(二十六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
  [2]夏,四月,甲申,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陆之众。
  [2]夏季,四月,甲申(十八日),唐朝任命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抚五咄陆的部众。
  [3]初,武元庆等既死,皇后奏以其姊子贺兰敏之为士之嗣,袭爵周公,改姓武氏,累迁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魏国夫人之死也,上见敏之,悲泣曰:“吾出视朝犹无恙,退朝已不救,何苍猝如此!”敏之号哭不对。后闻之,曰:“此儿疑我。”由是恶之。敏之貌美,蒸于太原王妃;及居妃丧,释哀,奏妓。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上及后自选以为太子妃,婚有日矣,敏之逼而淫之。后于是表言敏之前后罪恶,请加窜逐。六月,丙子,敕流雷州,复其本姓。至韶州,以马缰绞死。朝士坐与敏之交游,流岭南者甚众。
  [3]当初,皇后武则天的哥哥武元庆等已死,皇后便上奏唐高宗,以她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作为她父亲武士的嗣子,承袭周国公爵位,改姓武氏。武敏之连续升官,此时任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魏国夫人被武则天毒死时,唐高宗遇见武敏之,悲痛哭泣,说:“早上我外出临朝听政时,她还安然无恙,退朝时就无法抢救了,为何死得如此匆促?”武敏之只是大哭,并不答话。武则天听到这个情况后,说:“这小子怀疑我。”于是开始憎恨他。武敏之相貌漂亮,与他外祖母太原王妃杨氏yín乱;在为杨氏守丧期间,他又脱去丧服,命歌妓奏乐歌舞。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美貌出众,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选她为太子妃,婚期已定,武敏之竟qiáng奸了她。武则天于是给唐高宗上书,揭露他前后的罪恶,请求将他放逐到边远地区。六月,丙子(十一日),唐高宗命令把武敏之流放到雷州,恢复他的本姓贺兰。敏之走到韶州,被用马缰绳绞死。朝廷官吏中不少人因曾与他交游,被流放岭南。
  [4]秋,七月,乙未朔,高侃破高丽余众于安市城。
  [4]秋季,七月,乙未朔(初一),高侃在安市城打败叛唐的高丽残余部队。
  [5]九月,丙申,潞州刺史徐王元礼薨。
  [5]九月,丙申(初二),潞州刺史徐王李元礼去世。
  [6]冬,十一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6]冬季,十一月,甲午朔(初一),出现日食。
  [7]车驾自东都幸许、汝;十二月,癸酉,校猎于叶县;丙戌,还东都。
  [7]唐高宗由东都洛阳巡游许州、汝州;十二月,癸酉(初十),在叶县进行围猎;丙戌(二十三日),返回东都洛阳。
三年(壬申、672)
  三年(壬申,公元672年)
  [1]春,正月,辛丑,以太子左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将兵讨叛蛮。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八),唐朝任命太子左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讨伐叛蛮。
  [2]庚戌,昆明蛮十四姓二万三千户内附,置殷、敦、总三州。
  [2]庚戌(十七日),昆明蛮十四姓二万三千户归附唐朝。唐朝在他们的居住地区设置殷州、敦州和总州。
  [3]二月,庚午,徙吐谷浑于鄯州浩水南。吐谷浑畏吐蕃之强,不安其居,又鄯州地狭,寻徙灵州,以其部落置安乐州,以可汗诺曷钵为刺史。吐谷浑故地皆入于吐蕃。
  [3]二月,庚午(初八),唐朝将吐谷浑迁移到鄯州浩水以南。吐谷浑因畏惧吐蕃的强大,在鄯州住不踏实,同时也因该地区狭小,不久又迁移到灵州。唐朝在他们的新住地设置安乐州,任命他们的可汗诺曷钵为州刺史。吐谷浑原来的居住地都被吐蕃吞并。
  [4]己卯,侍中永安郡公姜恪薨。
  [4]己卯(十七日),侍中、永安郡公姜恪去世。
  [5]夏,四月,庚午,上幸合璧宫。
  [5]夏季,四月,庚午(初九)唐高宗巡幸合璧宫。
  [6]吐蕃遣其大臣仲琮入贡,上问以吐蕃风俗,对曰:“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令严整,上下一心,议事常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斯所以能持久也。”上诘以吞灭吐谷浑、败薛仁贵、寇逼凉州事,对曰:“臣受命贡献而已,军旅之事,非所闻也。”上厚赐而遣之。癸未,遣都水使者黄仁素使于吐蕃。
  [6]吐蕃派遣大臣仲琮入朝进贡,唐高宗向他询问吐蕃地方的风俗,他回答说:“吐蕃土地贫瘠,天气寒冷,民风诚朴迟钝,但法令严肃而完备,上下一心,讨论政事常常自下而上,根据人们的利益所在而实施。这是吐蕃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唐高宗又责问他有关吐蕃吞灭吐谷浑,打败薛仁贵,以及侵逼凉州等事。他回答说:“我的任务只是前来进贡,至于军事方面的事,则不是我所应当知道的。”唐高宗赏赐他优厚的礼物,打发他返回吐蕃。癸未(二十二日),唐朝派遣都水使者黄仁素出使吐蕃。
  [7]秋,八月,壬午,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卒。太常博士袁思古议:“敬宗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貊。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敬宗孙太子舍人彦伯讼思古与许氏有怨,请改谥。太常博士王福议,以为:“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嫌隙有实,当据法推绳;如其不然,义不可夺。”户部尚书戴至德谓福曰:“高阳公任遇如是,何以谥之为缪?”对曰:“昔晋司空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秦秀谥之为‘缪’。许敬宗忠孝不逮于曾,而饮食男女之累过之,谥之曰‘缪’,无负许氏矣。”诏集五品已上更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议:“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诏从之。敬宗尝奏流其子昂于岭南,又以女嫁蛮酋冯盎之子,多纳其货,故思古议及之。福,勃之父也。
  [7]秋季,八月,壬午(二十四日),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去世。讨论为他定谥号时,太常博士袁思古评论说:“许敬宗遗弃大儿子于边远地区,将小女儿嫁给夷貊,按照《谥法》:‘名与实不符称为缪’,请给他以‘缪’的谥号。”许敬宗的孙子太子舍人许彦伯指责袁思古与许家有私怨,请求改定别的谥号。太常博士王福认为:“一时的得失,关系到千载的荣辱。如借机泄私怨是事实,应当依法论罪;否则,袁思古提的谥号按理是不应更改的。”户部尚书戴至德对王福说:“高阳郡公在朝廷中有这样高的职位和待遇,何以给予‘缪’的谥号?”王福回答说:“从前晋朝司空何曾既忠且孝,只因每日饮食耗费万钱,秦秀在他死后就给定谥号为‘缪’。许敬宗忠和孝都不及何曾,而饮食女色的耗费却超过他。给予‘缪’的谥号,已对得起许敬宗了。”唐高宗下诏令召集五品以上官员重新评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评议说:“按照《谥法》,有了过失能改正称为‘恭’,请给他定谥号为‘恭’。”唐高宗下诏接受这个意见。许敬宗曾向皇帝奏请将他儿子许昂流放岭南,又曾将女儿嫁给蛮族首领冯盎的儿子,并多收取他的财物,所以袁思古的评议谈到了此事。王福就是王勃的父亲。
  [8]九月,癸卯,徙沛王贤为雍王。
  [8]九月,癸卯(十五日),唐朝改封沛王李贤为雍王。
  [9]冬,十月,己未,诏太子监国。
  [9]冬季,十月,己未(初二),唐高宗下诏,令皇太子监理国家政事。
  [10]壬戌,车驾发东都。
  [10]壬戌(初五),唐高宗车驾从东都洛阳出发。
  [11]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11]十一月,戊子朔(初一),出现日食。
  [12]甲辰,车驾至京师。
  [12]甲辰(十七日),唐高宗车驾回到京师长安。
  [13]十二月,高侃与高丽余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罗遣兵救高丽,侃击破之。
  [13]十二月,唐将高侃与高丽残余部队战于白水山,高侃把他们打败。新罗派兵援救高丽,高侃也把他们打败。
  [14]癸卯,以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
  [14]癸卯(疑误),唐朝任命左庶子刘仁轨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5]太子罕接宫臣,典膳丞全椒邢文伟辄减所供膳,并上书谏太子。太子复书,谢以多疾及入侍少暇,嘉纳其意。顷之,右史缺,上曰:“邢文伟事吾子,能撤膳进谏,此直士也。”擢为右史。
  [15]太子很少接近东宫的属官,典膳丞全椒人邢文伟便减少他的膳食,并上书规劝太子。太子在给他的复信中承认错误,表示接受他的意见,提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己多病,而且需要经常入宫侍候皇帝,空闲时间少。不久,右史职位出现空缺,唐高宗说:“邢文伟侍奉我儿子,能用撤减膳食的方式进行规劝,这是耿直的人”,于是提升他为右史。
  太子因宴集,命宫臣掷倒,次至左奉裕率王及善,及善曰:“掷倒自有伶官,臣若奉令,恐非所以羽翼殿下也。”太子谢之。上闻之,赐及善缣百匹,寻迁左千牛卫将军。
  太子在一次宴会时,命令东宫的属官表演“掷倒”的杂耍。当依次该左奉裕率王及善表演时,他说:“表演‘掷倒’,本是乐官的事,如果我执行您的命令,恐怕就失去辅佐殿下的身份了。”太子向他承认了错误。唐高宗听说这个情况后,赏赐给王及善缣一百匹,不久又提升他为左千牛卫将军。
四年(癸酉、673)
  四年(癸酉,公元673年)
  [1]春,正月,丙辰,绛州刺史郑惠王元懿薨。
  [1]春季,正月,丙辰(二十九日),唐朝绛州刺史郑惠王李元懿去世。
  [2]三月,丙申,诏刘仁轨等改修国史,以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故也。
  [2]三月,丙申(初十),唐高宗下诏书,命刘仁轨等改修国史,因为原来许敬宗等所记录的国史多不符合事实。
  [3]夏,四月,丙子,车驾幸九成宫。
  [3]夏季,四月,丙子(疑误),唐高宗车驾到达九成宫。
  [4]闰五月,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大破高丽叛者于瓠芦河之西,俘获数千人,余众皆奔新罗。时谨行妻刘氏留伐奴城,高丽引攻之,刘氏擐甲帅众守城,久之,虏退。上嘉其功,封燕国夫人。谨行,人突地稽之子也,武力绝人,为众夷所惮。
  [4]闰五月,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在瓠芦河以西大败高丽反叛者,俘虏数千人,其余的都投奔新罗。当时李谨行的妻子刘氏居留伐奴城,高丽带领人来攻城,刘氏披甲率众守城,相持一段时间后,敌人终于撤退了。唐高宗嘉奖她的功劳,封她为燕国夫人。李谨行是人突地稽的儿子,勇猛过人,使许多夷人畏惧。
  [5]秋,七月,婺州大水,溺死者五千人。
  [5]秋季,七月,婺州发生大水灾,被淹死的有五千人。
  [6]八月,辛丑,上以疟疾,令太子于延福殿受诸司启事。
  [6]八月,辛丑(十九日),唐高宗因患疟疾,命令太子在延福殿接受各部门陈述事情。
  [7]冬,十月,壬午,中书令阎立本薨。
  [7]冬季,十月,壬午(初一),中书令阎立本去世。
  [8]乙巳,车驾还京师。
  [8]乙巳(二十四日),唐高宗车驾返回京师长安。
  [9]十二月,丙午,弓月、疏勒二王来降。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之世,诸部离散,弓月及阿悉吉皆叛。苏定方之西讨也,擒阿悉吉以归。弓月南结吐蕃,北招咽面,共攻疏勒,降之。上遣鸿胪卿萧嗣业发兵讨之。嗣业兵未至,弓月惧,与疏勒皆入朝;上赦其罪,遣归国。
  [9]十二月,丙午(二十五日),弓月王和疏勒王来投降唐朝。当初,西突厥兴昔亡可汗统治的时候,属下诸部离散,弓月和阿悉吉都反叛。后来唐将苏定方领兵讨伐西突厥,擒阿悉吉返回唐朝,弓月便向南边勾结吐蕃,向北边招引咽面,共同进攻疏勒,迫使疏勒投降。于是唐高宗派遣鸿胪卿萧嗣业发兵讨伐弓月。萧嗣业率领的兵马尚未到达,弓月畏惧,便与疏勒一起来唐朝投降。唐高宗赦免他的罪过,遣送他回国。
  上元元年(甲戌、674)
上元元年(甲戌,公元674年)
  [1]春,正月,壬午,以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卫尉卿李弼、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副之,发兵讨新罗。时新罗王法敏既纳高丽叛众,又据百济故地,使人守之。上大怒,诏削法敏官爵;其弟右骁卫员外大将军、临海郡公仁问在京师,立以为新罗王,使归国。
  [1]春季,正月,壬午(疑误),唐高宗任命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卫尉卿李弼、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为刘仁轨的副手,领兵讨伐新罗。当时新罗王金法敏既接纳高丽叛兵,又占据百济原有的土地,并派人镇守。唐高宗对此十分愤怒,下令削除新罗王金法敏的官爵;另立他居留在京师长安的弟弟右骁卫大将军、临海郡公金仁问为新罗王,并派他回国。
  [2]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2]三月,辛亥朔(初一),出现日食。
  [3]贺兰敏之既得罪,皇后奏召武元爽之子承嗣于岭南,袭爵周公,拜尚衣奉御;夏,四月,辛卯,迁宗正卿。
  [3]贺兰敏之获罪以后,皇后武则天奏请从岭南召回她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承袭周国公的爵位,担任尚衣奉御。夏季,四月,辛卯(十二日),升任宗正卿。
  [4]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为宣庄皇后;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为光懿皇后;太武皇帝为神尧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以避先帝、先后之称。改元,赦天下。
  [4]秋季,八月,壬辰(十五日),唐高宗追尊他的七世祖宣简公李熙为宣皇帝,七世祖母张氏为宣庄皇后;六世祖懿王李天赐为光皇帝,六世祖母贾氏为光懿皇后;祖父太武皇帝李渊为神尧皇帝,祖母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父亲文皇帝李世民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母亲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为了回避已故皇帝、皇后的称号,唐高宗改称天皇,皇后武则天改称天后;改年号为上元,赦免天下罪人。
  [5]戊戌,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自非庶人,不听服黄。”
  [5]戊戌(二十一日),唐高宗诏命:“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衣服,佩金玉带;四品穿深红色衣服,佩金带;五品穿浅红色衣服,佩金带;六品穿深绿色衣服,七品穿浅绿色衣服,都佩银带;八品穿深青色衣服,九品穿浅青色衣服,都佩黄铜带;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穿黄色衣服,佩铜铁带。其余工商杂户,不许穿黄色衣服。”
  [6]九月,癸丑,诏追复长孙晟、长孙无忌官爵,以无忌曾孙翼袭爵赵公,听无忌丧归,陪葬昭陵。
  [6]九月,癸丑(初七),唐高宗命令恢复长孙晟、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曾孙长孙翼承袭赵公爵位;准许长孙无忌的遗体从流放地黔州送回长安,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
  [7]甲寅,上御翔鸾阁,观大。分音乐为东西朋,使雍王贤主东朋,周王显主西朋,角胜为乐,郝处俊谏曰:“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今分二朋,递相夸竞,俳优小人,言辞无度,恐其交争胜负,讥诮失礼,非所以崇礼义,劝敦睦也。”上瞿然曰:“卿远识,非众人所及也。”遽止之。
  [7]甲寅(初八),唐高宗登翔鸾阁,观看大会饮,分乐队为东西两部分,让雍王李贤主持东半部,周王李显主持西半部,东西两部分相比赛胜负以取乐。郝处俊对唐高宗规劝说:“雍王和周王还属少年,志趣尚未定型,应当‘推梨让枣’,互谅互让,亲密无间。现在分成两部分互相夸耀竞争,歌舞艺人,言语本来就没有节制,为了争胜负,恐怕难免互相讥讽指责而失礼,这不是崇尚礼义,鼓励亲爱和睦的做法。”唐高宗震惊地说:“你的远见卓识,不是大家所能及的。”于是立即下令停止比赛。
  是日,卫尉卿李弼暴卒于宴所,为之废一日。
  这一天,卫尉卿李弼暴死在宴会上,为悼念他,停止大会饮一天。
  [8]冬,十一月,丙午朔,车驾发京师;己酉,校猎华山之曲武原;戊辰,至东都。
  [8]冬季,十一月,丙午朔(初一),唐高宗从京师长安出发;己酉(初四),在华山下的曲武原围猎;戊辰(二十三日),到达东都洛阳。
  [9]箕州录事参军张君澈等诬告刺史蒋王恽及其子汝南郡王炜谋反,敕通事舍人薛思贞驰传往按之。十二月,癸未,恽惶惧,自缢死,上知其非罪,深痛惜之,斩君澈等四人。
  [9]箕州录事参军张君澈等诬告箕州刺史蒋王李恽和他的儿子汝南郡王李炜谋反。唐高宗命令通事舍人薛思贞乘驿站的马车赶去审查此事。十二月,癸未(初八),蒋王李恽畏惧,上吊自杀。唐高宗知道他没有罪,深感痛惜,于是处死张君澈等四人。
  [10]戊子,于阗王伏雄来朝。
  [10]戊子(十三日),于阗王尉迟伏雄前来朝见天子。
  [11]辛卯,波斯王卑路斯来朝。
  [11]辛卯(十六日),波斯王卑路斯前来朝见天子。
  [12]壬寅,天后上表,以为:“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又请“自今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又,京官八品以上,宜量加俸禄。”及其余便宜,合十二条。诏书褒美,皆行之。
  [12]壬寅(二十七日),天后武则天上表高宗,认为:“国家圣业的开端,出自玄元皇帝,请皇帝命令王公以下各级官员都学习《老子》,每年明经科加试《老子》,考试方法同《孝经》、《论语》一样。”又请求“从现在起,父亲仍在世,为死去的母亲服丧,着齐衰三年。又,八品以上在京官员,应当酌量增加俸禄”,以及其他应办的事情,共十二条。唐高宗下诏对武则天给予表扬,全部接受并实行她的建议。
  [13]是岁,有刘晓者,上疏论选,以为:“今选曹以检勘为公道,书判为得人,殊不知考其德行才能。况书判借人者众矣。又,礼部取士,专用文章为甲乙,故天下之士,皆舍德行而趋文艺,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辟者,虽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况尽心卉木之间,极笔烟霞之际,以斯成俗,岂非大谬!夫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若取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
  [13]本年,有个叫刘晓的人,给唐高宗上书论选拔人才。他以为:“现今吏部以考查功过为公平,以书法和判文作为获取人才的手段,而不知道考察人的道德品行和才能。何况假借别人的书法和判文的人多着呢!还有,礼部取士,专以文章定等次,因此天下的士人都舍弃道德品行而追求写作技巧,结果出现了早上考取甲等进士,晚上即因犯法而被治罪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每日能诵读上万言,与治道又有什么关系!能在行走七步的时间内写成文章,不足以教化百姓。况且把心思全贯注在花草树木之间,将笔墨全耗费在云霞之际,这种情况竟成为风气,岂不是太荒谬了!人们羡慕声名的本性,就像水必然向下流一样,在上位的人喜欢什么,在下位的人喜欢的程度就一定会超过他们。陛下如果选拔人才,首先考虑道德品行,写作技巧只放在末位,则众多的士人就会雷厉风行地修养德行,四方就会闻风响应。”
  二年(乙亥、675)
二年(乙亥,公元675年)
  [1]春,正月,丙寅,以于阗国为毗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以于阗王尉迟伏雄为毗沙都督。
  [1]春季,正月,丙寅(二十一日),唐朝在于阗国设立毗沙都督府,将于阗国分为十州,任命于阗王尉迟伏雄为毗沙都督。
  [2]辛未,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上不许。
  [2]辛未(二十六日),吐蕃派遣大臣论吐浑弥到唐朝求和,而且请求与吐谷浑恢复睦邻关系;唐高宗不允许。
  [3]二月,刘仁轨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又使浮海,略新罗之南境,斩获甚众。仁轨引兵还。诏以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屯新罗之买肖城以经略之,三战皆捷,新罗乃遣使入贡,且谢罪;上赦之,复新罗王法敏官爵。金仁问中道而还,改封临海郡公。
  [3]二月,刘仁轨在七重城大败新罗的部队;又让从海路夺取新罗南部地区,杀死和俘虏很多人。刘仁轨率兵返回。唐高宗下诏任命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屯兵新罗的买肖城,以经营该地区,李谨行打了三仗都取得胜利,新罗于是派遣使者到唐朝进贡,并且请罪;唐高宗赦免了他们,并恢复新罗王金法敏的官职和爵位。金法敏的弟弟金仁问中途返回唐朝,改封为临海郡公。
  [4]三月,丁巳,天后祀先蚕于邙山之阳;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
  [4]三月,丁巳(十三日),天后武则天在邙山之南祭蚕神,朝廷官员及各州的朝集使,都出席陪祭。
  [5]上苦风眩甚,议使天后摄知国政。中书侍郎同三品郝处俊曰:“天子理外,后理内,天之道也。昔魏文着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中书侍郎昌乐李义琰曰:“处俊之言至忠,陛下宜听之!”上乃止。
  [5]唐高宗受严重风眩病的困扰,商议由天后武则天代理国家政事,中书侍郎、同三品郝处俊说:“皇帝治理外朝,皇后治理后宫,是天经地义的。从前魏文帝曹丕曾立下法令,虽然皇帝幼小,也不许太后临朝听政,为的是防止祸乱发生。陛下为何不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传给子孙,而托付给天后呢!”中书侍郎昌乐人李义琰说:“郝处俊的话是最忠诚的,陛下应当听取!”唐高宗于是放弃原来的打算。
  [6]天后多引文学之士着作郎元万顷、左史刘之等,使之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凡千余卷。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之,子翼之子也。
  [6]天后武则天广泛招揽文人学士,如着作郎元万顷、左史刘之等,要他们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共一千多卷。朝廷的奏议及各部门的表疏,时常秘密地让他们参与裁决,以此来削减宰相的权力,当时的人称这批人为北门学士。刘之就是刘子翼的儿子。
  [7]夏,四月,庚辰,以司农少卿韦弘机为司农卿。弘机兼知东都营田,受诏完葺宫苑。有宦者于苑中犯法,弘机杖之,然后奏闻。上以为能,赐绢数十匹,曰:“更有犯者,卿即杖之,不必奏也。”
  [7]夏季,四月,庚辰(初六),唐朝任命司农少卿韦弘机为司农卿。韦弘机兼管东都洛阳屯田事务,奉命维修东都的宫殿园林。有宦官在皇帝园林里犯法,韦弘机先行杖打,然后再向唐高宗报告。唐高宗认为他办事能干,赏赐他数十匹绢,说:“再有类似的犯法者,你就拷打,不必报告。”
  [8]初,左千牛将军长安赵尚高祖女常乐公主,生女为周王显妃。公主颇为上所厚,天后恶之。辛巳,妃坐废,幽闭于内侍省,食料给生者,防人候其突烟,已而数日烟不出,开视,死腐矣。自定州刺史贬栝州刺史,令公主随之官,仍绝其朝谒。
  [8]当初,左千牛将军长安人赵娶唐高祖的女儿常乐公主,所生女儿即周王李显的妃。常乐公主得到唐高宗的厚待,天后武则天因此憎恨她。辛巳(初七),周王的妃因犯罪被废黜,禁闭在内侍省,送给的食物都是生的,看守观察她的烟囱是否冒烟,后来发现有几天不冒烟,打开门一看,人已死去并腐烂了。赵也由定州刺史贬为栝州刺史,同时命令常乐公主随他赴任,不许他们回京师长安朝见唐高宗。
  [9]太子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9]太子李弘仁爱孝顺、谦虚谨慎,唐高宗很喜欢他。他对士大夫能以礼相待,得到了朝廷内外的爱戴。天后武则天正要施展个人抱负,太子李弘奏事多次违反她的旨意,因此武则天对他不喜欢。义阳、宣城二位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因受母亲牵连而获罪,被囚禁在后宫中,年过三十不能结婚。太子李弘见到这种情况,既吃惊又同情,便立即上奏请求准许她们出嫁,得到唐高宗的批准。武则天很恼火,当天便把她们分别嫁给正在值班的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二十五日),太子李弘死于合璧宫,当时人以为是被天后武则天用鸩酒毒死的。
  壬寅,车驾还洛阳宫。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壬寅(二十八日),唐高宗回到洛阳宫。五月,戊申(初五),唐高宗下诏说:“朕正准备把帝位禅让给太子,而他忽然一病不起。应当重申以前的旨意,给予尊贵的名号,可定谥号为孝敬皇帝。”
  六月,戊寅,立雍王贤为皇太子,赦天下。
  六月,戊寅(初五),唐朝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赦免天下罪人。
  [10]天后恶慈州刺史杞王上金,有司希旨奏其罪;秋,七月,上金坐解官,澧州安置。
  [10]天后武则天厌恶慈州刺史杞王李上金,有关部门迎合她的旨意奏报他有罪。秋季,七月,李上金因此被解除职务,在澧州安置。
  [11]八月,庚寅,葬孝敬皇帝于恭陵。
  [11]八月,庚寅(十九日),唐朝葬孝敬皇帝李弘于恭陵。
  [12]戊戌,以戴至德为右仆射,庚子,以刘仁轨为左仆射,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如故。张文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为吏部尚书兼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中如故。
  [12]戊戌(二十七日),唐朝任命戴至德为右仆射,庚子(二十九日),任命刘仁轨为左仆射,两人都仍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命张文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为吏部尚书兼左庶子,仍然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刘仁轨、戴至德更日受牒诉,仁轨常以美言许之,至德必据理难诘,未尝与夺,实有冤结者,密为奏辩。由是时誉皆归仁轨。或问其故,至德曰:“威福者人主之柄,人臣安得盗取之!”上闻,深重之。有老妪欲诣仁轨陈牒,误诣至德,至德览之未终,妪曰:“本谓是解事仆射,乃不解事仆射邪!归我牒!”至德笑而授之。时人称其长者。文时兼大理卿,囚闻改官,皆恸哭。文性严正,诸司奏议,多所纠驳,上甚委之。
  刘仁轨、戴至德按日轮流接受讼辞。刘仁轨常用动听的言词答应递讼辞人的要求,戴至德定要据理责问,未曾轻易答应或否定,确实有冤枉的,才私下上奏皇帝为其申辩。因此,当时美好的声誉都归于刘仁轨。有人问戴至德,这是什么缘故,他说:“刑罚和赏赐都是皇帝的权力,作臣下的怎能盗用呢!”唐高宗听到这话后,很器重他。曾有老妇人要找刘仁轨呈递讼辞,错找了戴至德。戴至德还未完看完讼辞,老妇人发现找错了,说:“原来以为是懂事的仆射,竟是不懂事的仆射!快把讼辞还我!”戴至德笑着把讼辞交还她。当时人称赞他是个恭谨忠厚的人。张文当时兼任大理卿,囚犯们听说他改任侍中,无不痛哭。张文秉性严肃正直,各部门向皇帝陈述问题的上书,他常加以纠正或提出异议,唐高宗很依靠他。
  仪凤元年(丙子、676)
仪凤元年(丙子,公元676年)
  [1]春,正月,壬戌,徙翼王轮为相王。
  [1]春季,正月,壬戌(二十三日),唐朝改封冀王李轮为相王。
  [2]纳州獠反,敕黔州都督发兵讨之。
  [2]纳州獠人反叛唐朝,唐高宗命令黔州都督发兵讨伐。
  [3]二月,甲戌,徙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先是有华人任东官者,悉罢之。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其百济户口先徙于徐、兖等州者,皆置于建安。
  [3]二月,甲戌(初六),唐朝将安东都护府迁至辽东故城;这以前有华人在安东任官的,一律免职。又将熊津都督府迁至建安故城;原先已迁至徐、兖等州居住的百济人,都安置在建安。
  [4]天后劝上封中岳;癸未,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
  [4]天后武则天劝唐高宗封中岳嵩山;癸未(十五日),唐高宗下诏说,定于今年冬季封嵩山。
  [5]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
  [5]丁亥(十九日),唐高宗到达汝州温泉。
  [6]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恒,济之兄;元超,收之子也。
  [6]三月,癸卯(初五),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是来济的哥哥;薛元超是薛收的儿子。
  [7]甲辰,上还东都。
  [7]甲辰(初六),唐高宗返回东都洛阳。
  [8]闰月,吐蕃寇鄯、廓、河、芳等州,敕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以御之。己卯,诏以吐蕃犯塞,停封中岳。乙酉,以洛州牧周王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将左卫大将军契何力等,以讨吐蕃。二王皆不行。
  [8]闰三月,吐蕃侵扰鄯、廓、河、芳等州,唐高宗命令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征发兴、凤等州的兵士抵御他们。己卯(十一日),唐高宗下诏说,因吐蕃侵犯边塞,停止封中岳嵩山。乙酉(十七日),唐朝任命洛州牧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李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左卫大将军契何力等人,讨伐吐蕃。李显、李轮都没有到任。
  [9]庚寅,车驾西还。
  [9]庚寅(二十二日),唐高宗西返长安。
  [10]甲寅,中书侍郎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
  [10]甲寅(疑误),中书侍郎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
  [11]戊午,车驾至九成宫。
  [11]戊午(疑误),唐高宗到达九成宫。
  [12]六月,癸亥,黄门侍郎晋陵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12]六月,癸亥(二十七日),黄门侍郎晋陵人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13]秋,八月,乙未,吐蕃寇叠州。
  [13]秋季,八月乙未(疑误),吐蕃侵扰叠州。
  [14]壬寅,敕:“桂、广、交、黔等都督府,比来注拟土人,简择未精,自今每四年遣五品已上清正官充使,仍令御史同往注拟。”时人谓之南选。
  [14]壬寅(初七),唐高宗命令:“桂、广、交、黔等都督府,近来任命当地人中为官,挑选不当。从现在起,每四年一次,派遣五品以上清正官员充任使者,并令御史一同前往选任官员。”当时人称它为南选。
  [15]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杰、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15]九月,壬申(初七),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论罪应当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特意命令处死他们。大理丞太原人狄仁杰上奏说:“这两人的罪行不够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我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唐高宗满脸怒色,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帝的威严,直言规劝,自古以来就认为很难作到。我以为遇到桀、纣则困难,遇到尧、舜则容易。现在依照法律不该处死的人,而陛下特意杀他,是法律不能取信于人,人们将何所适从?汉朝张释之对文帝说过:‘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一土,陛下如何处分他?’现在因砍一棵柏树而杀两位将军,后代会认为陛下是怎么样的君主?我之所以不执行处死他们的命令,是恐怕使陛下陷于无道的处境,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叶,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16]冬,十月,车驾还京师。
  [16]冬季,十月,唐高宗返回京师长安。
  [17]丁酉,享太庙,用太学博士史璨议,后三年而,后二年而。
  [17]丁酉(初三),唐朝集合祖先神主于太庙举行祭,采纳太学博士史璨的建议,祭以后三年举行祭,祭以后二年举行祭。
  [18]郇王素节,萧淑妃之子也,警敏好学。天后恶之,自岐州史左迁申州刺史。乾封初,敕曰:“素节既有旧疾,不须入朝。”而素节实无疾,自以久不得入觐,乃着《忠孝论》。王府仓曹参军张柬之因使潜封其论以进。后见之,诬以赃贿,丙午,降封鄱阳王,袁州安置。
  [18]郇王李素节是萧淑妃的儿子,机敏好学。天后武则天讨厌他,自岐州刺史降职为申州刺史。乾封初年,唐高宗命令说:“李素节既然有病,就不必入宫朝见。”其实李素节并没有病。自己觉得长期不得朝见皇帝,便撰写了《忠孝论》。他的王府仓曹参军张柬之派人悄悄将他的《忠孝论》密封呈送唐高宗。天后武则天见到后,诬告李素节贪赃受贿,丙午(十二日),降封他为鄱阳郡王,在袁州安置。
  [19]十一月,壬申,改元,赦天下。
  [19]十一月,壬申(初八),唐高宗更改年号为仪凤,赦天下。
  [20]庚寅,以李敬玄为中书令。
  [20]庚寅(二十六日),唐朝任命李敬玄为中书令。
  [21]十二月,戊午,以来恒为河南道大使,薛元超为河北道大使,尚书左丞鄢陵崔知悌、国子司业郑祖玄为江南道大使,分道巡抚。
  [21]十二月,戊午(二十五日),唐朝任命来恒为河南道大使,薛元超为河北道大使,尚书左丞鄢陵人崔知悌、国子司业郑祖玄为江南道大使,分别前往各道巡视、安抚。
  二年(丁丑、677)
二年(丁丑,公元677年)
  [1]春,正月,乙亥,上耕藉田。
  [1]春季,正月,乙亥(十二日),唐高宗举行耕种藉田典礼。
  [2]初,刘仁轨引兵自熊津还,扶余隆畏新罗之逼,不敢留,寻亦还朝。二月,丁巳,以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遣归辽东,安辑高丽余众;高丽先在诸州者,皆遣与藏俱归。又以司农卿扶余隆为熊津都督,封带方王,亦遣归安辑百济余众,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时百济荒残,命隆寓居高丽之境。藏至辽东,谋叛,潜与通;召还,徙邛州而死,散徙其人于河南、陇右诸州,贫者留安东城傍。高丽旧城没于新罗,余众散入及突厥,隆亦竟不敢还故地,高氏、扶余氏遂亡。
  [2]当初,唐朝将领刘仁轨领兵从熊津返回,扶余隆畏惧新罗逼迫,不敢逗留,不久也返回唐朝。二月,丁巳(二十五日),唐朝任命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送回辽东,安抚高丽余众;高丽人先已安置在各州的,都与高藏一起送回辽东。又任命司农卿扶余隆为熊津都督,封带方王,也送他回去安抚百济余众,又迁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辖辽东州和熊津。当时百济荒芜残破,命令扶余隆寓居高丽境内。高藏来到辽东,阴谋反叛,暗通;被唐朝召回,迁徙到邛州后死去,他的部下被分散迁徙到河南、陇右各州,贫穷的留在安东城附近。高丽旧城被新罗吞没,余众分散投奔和突厥,扶余隆最终也不敢返回原居留地区,高氏、扶余氏于是灭亡。
  [3]三月,癸亥朔,以郝处俊、高智周并为左庶子,李义琰为右庶子。
  [3]三月,癸亥朔(初一),唐朝任命郝处俊、高智周为左庶子,李义琰为右庶子。
  夏,四月,左庶子张大安同中书门下三品。大安,公谨之子也。
  夏季,四月,左庶子张大安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是张公瑾的儿子。
  [4]诏以河南、北旱,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问赈给。侍御史宁陵刘思立上疏,以为:“今麦秀蚕老,农事方殷,敕使抚巡,人皆竦,忘其家业,冀此天恩,聚集参迎,妨废不少。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更成烦扰。望且委州县赈给,待秋务闲,出使褒贬。”疏奏,谧等遂不行。
  [4]唐高宗下诏,因河南、河北发生旱灾,派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别到各道慰问救济,侍御史宁陵人刘思立上书认为:“现在正当麦子抽穗春蚕吐丝的季节,农事正忙,皇帝派遣使者巡视安抚,百姓翘首企待,欢欣鼓舞,忘了生产,期望得到皇帝的恩惠,聚集起来参拜、欢迎使者,对农事妨碍很大。皇帝本意是安抚慰问百姓,结果却造成对他们的困扰。既然是为了救济,官署应建立支付的帐薄,希望先委派各州县救济,等到秋后农闲,再派出使者到各地考核救济工作的好坏。”奏疏上达后,崔谧等便没有出使。
  [5]五月,吐蕃寇扶州之临河镇,擒镇将杜孝升,令赍书说松州都督武居寂使降,孝升固执不从。吐蕃军还,舍孝升而去,孝升复帅余众拒守。诏以孝升为游击将军。
  [5]五月,吐蕃侵扰唐朝扶州的临河镇,擒获镇将杜孝升,命令他送信说服松州都督武居寂投降,杜孝升坚决拒绝。吐蕃撤退时,没有把杜孝升带走,于是他又率领余部防守临河镇。唐高宗下令任命杜孝升为游击将军。
  [6]秋,八月,徒周王显为英王,更名哲。
  [6]秋季,八月,唐朝改封周王李显为英王,改名为李哲。
  [7]命刘仁轨镇洮河军。冬,十二月,乙卯,诏大发兵讨吐蕃。
  [7]唐朝命令刘仁轨镇守洮河军。冬季,十二月,乙卯(二十七日),唐高宗下令大规模发兵讨伐吐蕃。
  [8]诏以显庆新礼,多不师古,其五礼并依《周礼》行事。自是礼官益无凭守,每有大礼,临时撰定。
  [8]唐高宗下令:因显庆年间所推行的新礼,多不效法古礼,其后五礼均依照《周礼》执行。从此礼官更加无所凭据,每次遇到大礼仪时,才临时选定。
三年(戊寅、678)
  三年(戊寅,公元678年)
  [1]春,正月,辛酉,百官及蛮夷酋长朝天后于光顺门。
  [1]春季,正月,辛酉(初四),唐朝百官及蛮夷首领朝见天后武则天于光顺门。
  [2]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不可。”敬玄固辞。上曰:“仁轨须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丙子,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等发剑南、山南兵以赴之。孝逸,神通之子也。
  [2]刘仁轨镇守洮河,每次上书向唐高宗提出什么要求,多被李敬玄压制,因此对他怀恨。刘仁轨明知道李敬玄并无将帅的才能,为了陷害他,便上奏说:“西边的镇守任务,非李敬玄不能胜任。”李敬玄对此一再推辞。唐高宗对他说:“刘仁轨如果需要朕,朕也亲自去,你怎么能推辞呢!”丙子(十九日)任命李敬玄接替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并任检校鄯州都督。又命令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等发剑南、山南兵支援他。李孝逸是淮安王李神通的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天字第一当 茅山弟子 天黑请下凡 神相鬼医 国师后裔 民国盗墓往事